0-1岁百科 / 婴儿常见疾病
别摇晃:了解宝宝哭泣的真正原因
揭秘:宝宝哭泣的真实原因
1.撒娇 哭的声音偏高,且哭了很久连一滴眼泪也没掉,这是撒娇的哭声,也是想要妈妈抱抱。
2.尿布湿了 若是听起来较为刺耳的哭声,哭音尖锐并夹杂低音,就是宝宝尿布湿了,希望妈妈快帮忙换尿布。
3.饥饿 仔细听宝宝的哭音,可发现哭音中有"M"的音节,这是宝宝肚子饿了。
4.想睡觉 哭声听起来比较低沉,则代表宝宝想睡觉了。
5.生病 如果哭声持续且反复发作,可能代表宝宝生病了。如果哭声尖锐异常或声音由强变弱,就需要爸妈提高警觉喽!
招数:如何辨别宝宝哭声含义
1.父母应试着辨别新生儿哭声代表的意义。
2.先确认是否尿布湿、肚子饿。
3.检查身上有无起疹子、蚊子咬,或是因温度太热,导致不舒服。
4.观察宝宝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及量体温,判断有无异常。
5.若安抚超过15分钟仍哭闹不休,且食欲不好,可能是肠胃炎或其他疾病,应尽速就医
方法:如何正确安抚宝宝
1、掌控宝宝情绪。面对宝宝哭闹不休,的确会让许多父母深感头痛,尤其是新手父母因照顾经验不足更容易手足无措。医生提醒,虽然宝宝的哭声会令家长心烦意乱,但是必须了解到,"哭"是婴儿对外沟通的语言,他们只能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和要求。父母若能常与宝宝玩游戏,观察、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并适时给予回应,就能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充分掌握宝宝的情绪状况后,家长才能"见招拆招",也不致于发生宝宝哭个不停,父母却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
2、帮宝宝按摩。究竟该如何安抚哭泣的宝宝,除了耐心以对外,父母可帮宝宝按摩,还可以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以缓解宝宝的情绪,避免抱着摇晃且疏忽力道的拿捏而不慎伤害宝宝。父母可拿玩具或外出散步吸引宝宝以转移注意力,让宝宝停止哭泣。如果自觉快要失去耐心了,也不要勉强,应该请家中其他有经验的成员帮忙哄宝宝,给自己松口气的时间,避免因自身情绪失控做出令人遗憾的事情。
3、及时送医治疗
如果安抚了很久还无法让宝宝停止哭泣,这时最好考虑送医,因为在2~3个月大时,有婴儿性肠绞痛的问题,5~9个月大则是肠套叠的好发年纪,需要专业的儿科医师检查,做综合性的评估,才能真正解决宝宝的问题。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直接伤害是在大脑,脑细胞受损时所引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只是嗜睡,并没有其他症状,预后情况良好,严重者会昏迷不醒、抽搐不止,有时即使性命保住了,却带着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情况与送医时机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上述异常状况,要及时送至大型医院急救,或许可降低伤害程度。
为了不让"婴儿摇晃症候群"的悲剧不断发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小心,在宝宝的颈部可自行挺直前,抱的时候务必以手掌托住其颈部,并且避免做反复在空中抛接等的危险动作,让宝宝能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衣物厚度以母亲衣着为准
冬天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不能把孩子捂得太严实,否则不利于散热。其实孩子衣物的厚度和母亲的差不多就可以了。而且,中午要随着气温升高而适当给孩子少穿点衣服。从户外进到车内、室内,要及时解开孩子的厚外套。只要婴儿的两只脚是暖和的,就说明衣被的厚薄是适当的。
一般来说,新生儿待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3-24摄氏度左右;几个月到一岁的婴儿所处的室内温度最好在22摄氏度左右,晚上可适当给孩子添加一床小被子。同时,室内的湿度最好保持在50%到60%左右。另外,不宜给孩子用电褥子,否则电褥子持续供热,孩子散热差,也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脸色发红、发热、出汗多,首先要看是否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适宜,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穿得太多了。同时要给孩子补充水分,最好在水里加一点盐。如果孩子尿少,说明孩子存在脱水问题,也要引起家长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的区别
如果宝宝对牛奶不适应,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有可能是对牛奶过敏或患有乳糖不耐症。但由于这两者的症状相似,再加上很多妈妈对两者不了解,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牛奶过敏和乳糖不耐症在机理和对策上都有较大差别。
1、乳糖不耐受:
牛奶中大约含有4.5%的乳糖,而它作为一种大分子双糖,还需要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糖糖和半乳糖这两种单糖,才能被肠壁吸收。人体需要借助乳糖酶的帮助才能分解乳糖,但很多人由于肠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将牛奶或是其他食物中的乳糖有效分解。没能分解的乳糖就有可能在回肠末端、结肠被细菌所发酵,进而产气,引起腹胀、排气。这就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较少发生在婴儿身上,而多见于成人。据报道,华人有乳糖不耐受的比例高达93%。大多数人都是只有当摄入一定量的乳糖之后才会发生不耐受的症状,只有极少数人摄入少量的乳糖就会有严重的状况出现。婴儿通常都可以正常合成乳糖酶,因而可以消化吸收母乳中的乳糖。在断奶以后,体内乳糖酶的合成便会逐渐减少。如果因种种原因导致小肠内缺乏这种乳糖酶,就会导致乳糖不耐受。
虽然婴儿很少发生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但是也仍然有一些婴儿会有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已经把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无乳糖配方婴儿奶粉。
2、牛奶过敏:
牛奶过敏,更确切地说,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每100ml牛奶中大约含有3g的蛋白质,包括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这两种蛋白质都有可能导致过敏。当免疫系统误把正常摄入的牛奶蛋白质当成入侵的敌人时,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免疫反应来对抗“敌人”。结果就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皮肤红肿,哮喘等症状。当免疫反应过于强烈的时候,救助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由于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因而相对于成年人,婴儿更容易对牛奶蛋白过敏。大约有3%左右的婴儿会对牛奶蛋白质过敏。而且,对牛奶蛋白质过敏的婴儿通常也会对来自于其他动物乳汁中的蛋白质过敏,个别甚至对母乳中的蛋白质也过敏。另外,除了牛奶蛋白之外,鸡蛋和花生中的蛋白质也常常是婴儿的过敏原。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过敏问题几年之后会自行消失。
对于婴儿,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又对牛奶蛋白质过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使用了大豆蛋白的配方奶粉,或者选用已经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的防过敏配方奶粉。
宝宝鼻塞预防方法
1、避免接触病原体:在感冒流行期间,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更不要接触感冒病人。家里有人感冒时,尽量减少接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用醋熏蒸房间,可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
2、保证营养:平衡膳食、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衣着恰当: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可穿得太多,出汗后要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以免受凉诱发感冒。
4、加强锻炼:经常进行“三浴”锻炼(即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对增强体质,提高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极为重要。
给宝宝包襁褓安全吗
一些研究人员建议给宝宝包襁褓(指用毯子或布把宝宝紧紧地包裹起来)可能有助于避免发生婴儿猝死,因为襁褓能帮助宝宝更舒服地仰躺着睡觉。如果宝宝睡觉时受惊,他自己的身体的动作反应就可能把他弄醒;襁褓能限制这种动作反应,让他觉得安全。但另一些婴儿猝死专家提醒,襁褓可能导致宝宝过热。所以,如果你用襁褓包宝宝,要使用薄一点的毯子,而且房间里不要太热。当然,宝宝在襁褓里时也千万不能让他趴着睡。
让宝宝用安抚奶嘴会增加还是降低发生猝死的风险?
安抚奶嘴也许能降低婴儿发生猝死的风险。研究显示在睡觉或小睡时使用安抚奶嘴的宝宝发生猝死的风险较低。这些研究并没证明安抚奶嘴本身防止婴儿猝死,只是使用安抚奶嘴和婴儿猝死风险降低有很密切的关系。
一些专用产品,比如睡眠监视器或婴儿睡袋有用吗?
在国内一些大型儿科医院有医用睡眠监视器,用于监测宝宝睡眠期间的心跳呼吸,但目前还很少见家庭使用。国外虽然可能有家用睡眠监视器,但还没有证据表明家用监视系统能减少婴儿猝死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你不想让宝宝不盖被子睡觉,也许可以用试一试婴儿睡袋(一种无袖睡衣,底边可封口,像个袋子)。这能让宝宝保暖,同时消除了被子蒙住宝宝的脑袋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婴儿贫血
婴儿脐疝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婴幼儿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1、非手术疗法 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手术疗法 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如何预防婴儿肠套叠
预防婴儿肠套叠主要在于合理喂养宝宝,具体如下:
1、添加辅食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食品必须等前一种食品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一般需要5—7天的适应期,不能同时添加几种新食物。
2、添加食物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如喂食蛋黄可先试喂1/4个,3—5天适应后增至1/2个,1—2周后增至1个。
3、食物应从稀到稠,如先喂米汤后给米糊、米粥。从流汁、厚流汁、半流食到半固体流食,进而到固体食物,如从稀饭、稠粥到软饭。
4、食物性质从细到粗,先菜汁、细菜泥,至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炎热的夏季或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此时的婴儿食欲下降,适应能力较差,要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早产儿宝宝辅食添加必读
只要父母能够合理喂养你的小宝宝,仔细观察宝宝的一切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诊,就可大大降低肠套叠的发病率或得到及时的治疗。
喉梗阻怎么急救
对于老人和宝宝,急性喉梗阻的发病的急救常常在一瞬之间,若是处理不当,会有相当的后果。那么,对于急性喉梗阻的急救方法有什么呢?下面给大家提出三点。
1、严密监测呼吸变化,及时消除病因:喉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结合病史,及时做出病因判断。如为炎症,要及早使用抗菌素和激素,控制炎症,减轻水肿;对咽喉部异物要及时取出,解除喉痉挛;对过敏引起的喉水肿,立即切断过敏源,皮下注射0.1%的肾上腺素。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一旦诊断患者为急性喉梗阻,要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遵医嘱及早足量静脉推注射糖皮质激素,以达到快速有效地缓解喉梗阻症状。
3、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吸氧对喉阻塞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意义,开始给氧不宜过大,以免发生呼吸骤停[2],但喉阻塞通气不良,单纯吸氧不可能解除其呼吸困难。
口水疹与湿疹的区别
口水疹的症状跟一般湿疹很类似,保湿度如果不足,宝宝的皮肤皆会出现乾裂、发痒及红肿现象,还会出现一粒粒的小水泡,抓破之后会流出组织液,恐怕引起细菌感染,所以要分辨宝宝是因为口水疹或湿疹而引起发炎,最大的差异在于发炎部位不同;引发口水疹的主要部位集中在宝宝容易沾上口水的地方,像嘴巴周围或下巴的发炎情况会最为明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口水疹外,也有其他的原因会造成宝宝嘴边红红一片,因为口水的缘故所造成的口水疹,会在嘴巴周围或下巴呈现出的状况是红红平平的一片,另一种也会造成相似状况的原因则是宝宝长期含奶嘴,因吸吮奶嘴摩擦嘴边周围皮肤所造成的,尤其是经常使用奶嘴的宝宝,有些含奶嘴的时间很长,如果家长观察宝宝并不常流口水,但嘴边仍出现红红平平的一片,就有可能是长期吸吮奶嘴所引起。
此外念珠菌感染也会引起嘴边红红一片,但不同的是会出现凸起的红色小疹子约5、6颗。念珠菌是霉菌的一种,存在于空气中,因为有的宝宝某些部位的皮肤抵抗力较弱,就容易受到感染引起红疹子。
寨卡病毒如何预防
寨卡病毒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妈妈的担心,妈妈们都会担心宝宝被蚊子叮咬后感染上,那么该如何预防呢?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以下有几点可以注意。
1、勿穿深色及花色衣物
2、可涂一些驱虫的物质
3、搞好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宝宝个人防护,进入公园玩耍,要穿长袖衣服,并及时洗澡换衣。
4、屋中放些风油精,在身上抹些风油精,它气味会使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的虫子不愿接近你。
5、保持宝宝身体洁净不带有异味,这也是避免蚊虫叮咬的好方法。
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如何预防小儿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平时只要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此外,于每次喂奶前,先将奶头揩净,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所用食具,应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6、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7、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